为什么人造卫星环绕地球的轨道不一样?

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发布于 2年前 16 浏览 0 回复

在地球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,按其轨道离地面高度来区分,可分为三种,即近地轨道(小于600千米)、中轨道(600~3000千米)和高轨道(大于3000千米)。不同用途的卫星,运行不同的高度。需要对地面目标进行仔细观察的卫星,通常运行在近地轨道,如科学实验和侦察卫星等;需要对地球进行频繁地、周而复始地观察的卫星,通常运行在中轨道,如极轨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等;而对一些要求在空中“固定不动”的卫星,如转播电视的通信卫星,则采用地球静止轨道。这个轨道在地球赤道平面内,离地面35860千米。因为在这个轨道上,卫星绕地球自西向东旋转,速度为3.075千米/秒, 正好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,地面与卫星就相对“不动”了。

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

1957年10月4日,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宇航基地,前苏联用一艘由R-78K71洲际弹道导弹改装而成的运载火箭。把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——“人造地球卫星”1号送上了环绕地球的太空轨道。这颗人造地球卫星重83 千克,整体外形呈球形,带有 4个用来向地球传送信息的天线。


同类文章推荐:

  • 为什么“毕达哥拉斯定理”又称为“勾股定理”?
  • 为什么磁盘可以保存信息?
  • 什么是自动手枪?
  • 为什么人会做梦?
  • 为什么计算机能“思考”?
  • 什么是冲锋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