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把唐代上釉的陶器被称做“唐三彩”?

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发布于 2年前 33 浏览 0 回复

唐三彩是一种施以多种彩釉的陶器制品。所谓三彩并不限于三种颜色,而以青、绿、黄三色为主的制品最为珍贵。因为它盛行于唐代,所以又称唐三彩。唐三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 是一种低温釉陶器。 胎料为白色黏土,用含铁、铜、钴、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,色彩丰富。铜显绿色,钴显蓝色,铁显褐色,锰显紫色,而白色则是以铅的化合物与含铁量低的白色黏土所配成,不加着色剂。 釉料中配以大量的铅化合物,以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,并能增加色泽的光亮。釉料在受热过程中向四周扩散,各种颜色互相浸润交融,形成非常自然而斑驳灿烂的彩色釉,千姿百态,瑰丽华美,别具一格。



同类文章推荐:

  • 为什么“毕达哥拉斯定理”又称为“勾股定理”?
  • 为什么磁盘可以保存信息?
  • 什么是自动手枪?
  • 为什么人会做梦?
  • 为什么计算机能“思考”?
  • 什么是冲锋枪?